這3本書的內容是同一系列的,[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](以下簡稱百歲寶典)是育兒理論的主軸,
另外兩本都是作者看過百歲寶典之後,實踐作法之後的心得作品,
我先買了後2本,才回頭買百歲寶典的,3本中我最推薦的是中間的那本[這樣做,寶寶超好帶]。
(封面沒有小帥哥,都放這麼近了小雞蛋也懶得出手只是看看而已)
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
這本書的作者本身有3個小孩,她都是照著百歲醫師的方法養寶寶,
她的參考書是她先生的姑姑(生了11個小孩的瑪蒂亞姑姑)寫的一本育兒書,
書名是[丹瑪醫師說 Dr. Denmark said it]目前沒有中譯本。
丹瑪醫師執業超過70年,最大的成就就是投注11年的時間研究出百日咳疫苗,
雖然退休還是持續接受電話諮詢,因為超過百歲所以暱稱為百歲醫師。
書的2/3在說作者如何按照丹瑪醫師的建議訓練好吃好睡又乖的寶寶,
1/3是一些原本被寶寶折磨到吃不好睡不飽的父母,按照丹瑪醫師的作法之後,
得到救贖的愛的見證案例(這部份的版面占太多)。
有丹瑪醫師頭像紅色框框的部分是[丹瑪醫師說]的內文中譯,
作者會會寫出丹瑪醫師的理論,然後再寫自己實行的結果,
百歲寶典系列是蠻多媽媽都會買的育兒入門書,百歲醫師的作法都是站在父母的角度,
論點是嬰兒都是可以被訓練的,例如10天內訓練寶寶一覺到天亮。
本書最重要的論點是嬰兒一定要趴睡,趴睡!趴睡!趴睡! 一直強調要趴睡!
這跟我們習慣讓小孩仰睡的觀點很不同,我有試著讓小雞蛋趴睡結果我整晚提心吊膽,
小雞蛋是睡的還蠻安穩的,但是換我根本不敢睡,一直跑過去看有沒有壓到鼻子~
百歲寶典的門派算是比較鐵血,認為唯有鐵血的訓練才能讓寶寶聽話,父母才會輕鬆,
輕鬆當然很好,但是情感上還是比較難接受,會心疼感覺有點殘忍...
這樣做,寶寶超好帶 < 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>實踐篇
這本書的作者是是百歲寶典的譯者,本身領養有4個小孩,
她證明了照著百歲醫師的方法,不管是什麼樣的寶寶都能被訓練得很好帶,
她的4個小孩彼此都沒有血緣關係卻都完全適用這套方法。
百歲寶典強調趴睡可以讓寶寶的頸部跟四肢有很多機會運動,骨骼很快就強壯起來,
作者的孩子一出生就趴睡,6個月就會爬了! 跟我們台灣常說的"七坐八爬"成長階段快得多了。
另外丹瑪醫師要我們為嬰兒建立作息表,要遵守4小時餵一次奶,還有吃-玩-睡的順序,
這點我很想做到,可是小雞蛋已經習慣玩-吃-睡的模式了,真的很難改阿!
奶睡的模式(邊喝乃邊睡)不改的話,以後長牙很容易會奶瓶性齲齒,一定要努力改過來,
這本是百歲寶典的實踐篇,很多地方都寫得比較仔細,
不想多花錢或是不想多花時間看書,其實可以買這本來看就夠了。
這本書對我來說最受用的地方,
就是用了很多(將近1/2)的篇幅,在寫有關如何製作寶寶副食品-食物泥,
丹瑪醫師認為大骨湯熬白米稀飯大多只有熱量,
營養比不上用有澱粉/蔬菜/蛋白質/水果打成的食物泥,
準備食材跟製作過程,作者都描述的蠻仔細的,
我雖然辭職了在家當全職媽媽,但卻是個不良煮婦,
平常幾乎沒有在煮飯,每天都當老外,想當然煮出來的食物也就不會太美味,
雖然我老公都很捧場說還不錯吃,我想是怕說難吃我會大受打擊就更不煮了吧?
大人要吃的無所謂,我可不想瞎搞小雞蛋要吃的食物,
所以這部分我仔細研究好久,準備要大展身手了!
我一定不會讓小雞蛋變成挑食的小孩,大家不敢吃的蔬菜我都要弄給小雞蛋吃,
讓她從小就習慣什麼蔬菜都愛吃!(當然不會嬰兒就吃苦瓜/青椒這麼誇張啦)
喂,請問百歲醫師在家嗎? 圖文育兒攻略本
這本書基本上內容就跟上一本百歲寶典實踐篇差不了多少,幾乎都是重複,
我一定是失心瘋才會又買了這本不愛看圖還買圖文攻略本...
內容就是這樣,都是用作者手繪的圖呈現,剛好就中了我的死穴! 我最討厭看圖...
書就是書就是要看字的阿,所以我不是很愛看漫畫(除了抓狂一族),
說句抱歉的話這本書很騙錢,幾行字就能交代的用了一堆圖留了一堆空白,
整本都是圖所以文字敘述的部分蠻少的,不喜歡讀字的媽媽倒是可以參考這本,
我翻過一次就不想再翻了,因為真的就跟實踐篇差不了多少,都是看了百歲寶典之後衍生的作品。
育兒書籍另一個門派是採用親密育兒法的[親密育兒百科](以下簡稱親密百科),
這套書我沒有買,因為有點小貴,
我上一次買近千/破千的書是大一買的說文解字注(應該沒記錯吧...文字學我重修了2次...),
離題了!
我有上網看了一些有買親密百科的媽媽讀後心得,親密百科跟百歲寶典育兒的觀點完全相反,
百歲寶典是站在爸媽的角度,認為嬰兒是需要訓練的,偶爾要讓寶寶哭不一定要抱抱安撫,
親密百科是站在嬰兒的角度,認為嬰兒還不會說話只能用哭來表達需求,
所以必須常常抱抱,建立親密的關係,體貼嬰兒的情緒及需求,
雖然我買的都是百歲寶典系列,但是我照顧小雞蛋的作法比較偏向親密百科,
說實話第一次當媽,誰忍心讓寶寶一直在那邊無助地大哭?
跟家人一起住的媽媽壓力更大,小孩一哭阿公阿嬤就跑過來關心,
我曾經想要照百歲寶典的作法,還跟老公說不要小雞蛋一哭就抱她要訓練她,
結果她一哭我們還是會心軟衝過去秀秀~
結論呢,
還是書是死的孩子是活的,育兒理論有百百種,適合很多寶寶不見得就適合自己的寶寶,
可以多聽多看多參考,照書養只是口號,寶寶的感受還是最重要的。